您当前的位置:回龙观社区网 > 观网亲子 > 亲子教育 > 正文

淡化处理孩子这样的“说慌”

2015-12-14 16:21:28发布人:亲子小编我要评论[0]

多数父母会发现,孩子开始出现明显的“说谎”行为,大约是在三岁左右。

编造不曾发生过的事

三到五岁的孩子,尤其四岁半左右,正处于想象力快速发展的阶段。所以,“虚实不分”是学龄前孩子出现说谎行为的原因之一。在难以区分想象与真实世界的情况下,孩子常会编造故事,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,而且他们会认为自己所想象的事情是真的。

例如,明明没去过迪斯尼乐园,却跟同学说自己昨天去了迪斯尼乐园,或是告诉同学,他在后院看到一头好大的狮子。这些编造的故事,都与想象力发展、对虚实分辨不清,或者心中的期望有关。

三到五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,所以当他们说与事实不符的内容,并不是刻意说谎,而是认为想象世界是存在的。

参与想象但不强化

五岁半以下的孩子出现这类说谎行为时,父母千万不要把它当成偏差行为或人格问题来处理,而是要以“就事论事”的态度来面对。

以我班上的孩子为例,当孩子告诉我:“昨天妈妈带我去迪斯尼乐园玩。”但我清楚知道没有这件事,我不会说:“哇!好棒喔!”因为若大人过度反应,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的出现。

我的处理方式是告诉他:“你很想去迪斯尼乐园玩对不对?所以你想象自己去了迪斯尼乐园玩。那么你告诉老师,在那里玩了些什么?”

我会先用很清楚的直述句,让孩子知道他很希望去乐园玩,所以想象了自己去乐园玩。接着才问他,在想象里他玩了些什么。让他在逐渐发展分辨虚实的过程里,也感受到成人对他想象世界的尊重。

运用想象力,将不存在的事物变成真实想象,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特性。父母一方面不能不处理,而导致日后孩子真的养成说谎习惯;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了解想象力是珍贵的,大人喜欢他的想象力、愿意参与。

等孩子五岁多之后,可以渐渐区分出真实和虚幻,这种非事实言语的出现,就会逐渐消失了。相反的,如果大人劈头就说:“你骗人,那是假的。”立刻给孩子贴标签,在分不清真实与想象的阶段,会让他以为自己的想象是错的,反而扼杀了想象力发展。

摘自《让孩子安心做自己》


    共 条信息
请自觉遵守:爱国、守法、自律、真实、文明的原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