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回龙观社区网 > 观网亲子 > 亲子日记 > 正文

应该鼓励孩子互相揭发吗?

2015-05-21 10:50:39发布人:真希我要评论[1]

前几天,同事问我一个问题:“我儿子幼儿园的老师让孩子们互相揭发这样合适吗?”


  具体事情是这样的:在月度总评之前,老师让每个孩子数一下自己这个月所得的星星(星星是对表现好的孩子实行的一种奖励,表现好,一次奖励一颗五角星,星星越多孩子的积分越多、本月表现越好)。老师说:每个孩子数一下自己有多少,填到积分栏,然后同学们可以再互相数,发现有同学给自己多数了星星,那么数错的同学扣掉这几颗星星,揭发者获得同等数量的星星。例如:小A数的自己是50颗星星,小B发现A只有47颗星星,那么小A的总分按照47,小B在自己的成绩上+3。


  同事说:“我儿子已经揭发了三个同学,自己加上7颗星星了,这还加上瘾了,回家说他明天要继续去给同学数星星。”


  我问:“你们一家人什么态度?”


  同事说:“孩子的爸爸说,不能干这样的事,幼儿园这不是发动群众斗群众吗?这样多得罪人啊!孩子的爷爷奶奶说,老师说了就得执行,不能6岁就教育孩子不听老师的话!”


  我说:“能不能让孩子数完后直截了当的告诉那个数错的同学,他数错了,让他改过来?这样既是按照老师说的找出别人的错误,又用了宽容的方式帮别人解决了问题,也许数错的孩子并不是为了赢积分,只是单纯的数错了呢?”


  同事说:“不行啊,我儿子不愿意,这样他觉得吃亏了,自己就得不到那些星星了,他不为了多得几颗星星还能费那么大劲儿给别人检查错误?”


  其实,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,班里都有几个喜欢到老师那里打小报告、揭发同学的“小眼线”、“小监督员”,老师支持孩子的“通风报信”,因为有了这些人的监督,老师会更迅速的了解到孩子们之间的的状况,及时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纠纷,或者评判孩子们品行成绩。


  “老师,某某某刚才打人了!”

  “老师,某某某没有吃鸡蛋,他偷偷扔到垃圾桶了!”

  “老师,某某某考试的时候抄了同桌的!”

  ……

  要是在幼儿园或者小学里受了欺负,大多数小孩都会说“我去告老师!”然后雄赳赳、气昂昂抱着必胜的信念跑进办公室,可是非常有趣的是过了青春期、上了中学,孩子们就基本上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了,为什么当我们是小孩时就那么爱告状呢?告状的孩子无非以下七种心理:


1、寻求帮助。孩子自身能力所限,无法独自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纠纷,被人欺负后,想寻求大人的支持、保护。


2、希望得到认可。听到大人对自己的行为判断作出肯定,给自己贴上“好孩子”的标签。


3、免于责罚。有些孩子是和同伴一起做了坏事,胆小怕事情败漏,于是提前“叛变”揭发同伴、以求坦白从宽或者与自己划清界限。


4、宣泄情绪、告知。有的时候孩子仅仅是与同伴发生了矛盾,或自感委屈,为渲泄情绪,而向成人告状,这种所谓的小报告不过是一种倾诉,而非实际意义的揭发、告发。


5、向同伴示威,建立一种“优越感”或威慑力。正如儿童心理学家杰瑞?维科夫说的“打小报告使得一个孩子能占据上风,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师面前获得了有利地位。”有的孩子喜欢通过向老师打小报告以此向对手示威,使观点对立一方的同学陷入困境、被老师否定,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,从而震慑与他对抗的同学,给自己树立团队的优越感或者权威性,让自己的言行更具威慑力,提升自己在集体中的威信。


6、得到奖赏。很多孩子费尽心思监督揭发他人并不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,只是像我前边讲的同事的儿子一样,得到实惠,他们和同伴没有矛盾、也不是为了讨好成年人,很单纯的是为了自身利益。


7、“吸引注意”追求自我表现。小孩子总是希望有些令成年人刮目相看的作为,更何况是在他们心中权威——老师的面前,他们自认为提供的“情报”很有价值,因此获得“成就感”。


  其实孩子揭发他人、打小报告有一个的积极意义:它透漏出孩子表达自己立场的欲望——孩子明白了规则的含义并且能够以此规范言行、约束他人、明辨是非。


  只是限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社交技能以及处理冲突的能力不足,所以他们除了做告密者还没有更完美的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
  作为家长、或者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告密行为?


1、明确教育目标,不鼓励揭发行为

  首先要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只让孩子乖乖听话,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心理健康、人格独立、团队协作的社会人,现在教孩子依靠揭发别人来成全自己,将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扭曲。“鼓励揭发”会不会让孩子怀疑友情的可信度?那些享受过揭发的好处,靠出卖朋友获得奖赏的孩子一旦踏入社会,难保不会把别人当垫脚石、踩着他人肩膀往上爬,这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,都将是极大的不幸。正如毕姥爷的酒桌门,我们看到一个公众人物不当言谈同时,更关注的是揭发者的人性。


  如果告密者也觉得他言谈不得体,为什么不指出制止,而是录像诉至于网络?正如本文开头的故事,为什么老师鼓励孩子相互揭发,而不是双方友好的正面提醒?鼓励告密将使人性之善被压抑、相互的信任度与集体的融合度降低。因此,无论如何,请不要将鼓励揭发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去。


2、教育孩子正面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不是背后揭发

  孩子们一起玩耍、相处时总会有争吵和矛盾,当孩子不假思索地向成人(家长或老师)告状时,不要讲一番大道理或者提供解决方法,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,让孩子感觉自己得到理解的同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冲突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,减少孩子对对方的抨击或伤害,使其依靠自己的力量化解与同伴相处时产生的矛盾;并多鼓励孩子们和睦相处、相互谦让,减少摩擦和打小报告的行为。


  面对那些打小报告的孩子,我们不能武断的以对错论处,既不能打击也不能责怪,正确的引导很重要。


3、不使用赏惩,了解原因后区别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

  家长在处理孩子由于纠纷而发生打小报告的行为时,如果打小报告的行为动机是单纯宣泄、寻求帮助无功利色彩,老师和家长可以经过调解温和的解决,切忌表扬告密者,甚至因为告密者的一面之词就惩罚另一个孩子,这样会给孩子误导。孩子会在赏罚之中趋利避害,更加确信揭发是正确的做法。


4.提高告密成本,成人不为告密行为提供土壤

  当孩子告状时,老师和家长不应流露出重视或赞许的态度,不应让孩子感到默许与鼓励,应该关注孩子这样做的需求、目的,同时让他知晓你不希望他继续这种揭发、打小报告的行为。


  如果有孩子给老师揭发:“XXX打人了!”

  老师完全可以反问:“这样可不好,你应该去制止他不是吗?”


  同时,要想制止孩子因功利目的而打小报告的行为,老师与家长需要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,甚至是自己的日常生活、表达方式。另外,父母若在日常交流中常批评邻居、同事,或亲友关系紧张充满纷争,孩子潜移默化中就吸纳了父母的行为方式和习惯,这一点是家长们尤其该注意和避免的。


内容来源自网络

2015-05-26 11:34:27
越来越发现,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价值观塑造很重要,但是也敌不过在学校的大环境。有些时候,大环境已然把孩子推着走了。
    共 条信息
请自觉遵守:爱国、守法、自律、真实、文明的原则!